(原标题:外企、外商、外资回流 中国市场磁吸力挡不住)
折射中国市场强磁力
外商在深圳华强北采购电子产品。(周春媚供图)
“one piece”(一件),在深圳华强北一间经营对讲机的店铺,老板在计算器上熟练地输入几个数字后,向3名巴基斯坦外商展示价格。经过一番产品测试和价格沟通后,最终顺利成交,3名巴基斯坦外商人手一台对讲机,提着购物袋到下一间店铺继续“扫货”。
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是当下深圳外国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今年以来,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及互免签证、单方面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等联动叠加,中外人员往来不断升温。此外,北京、上海等多地今年纷纷出台针对外籍商务人士的签证便利政策、优化通关流程,进一步增强了外商在中国市场投资和拓展业务的信心。
外商涌入华强北疯狂“扫货”
当记者即将结束在华强北的走访时,3名巴基斯坦外商依然流连忘返于不同的店铺之间。不过一个多小时,他们的购物袋里已装满了对讲机、智能手表、吸粉机等“战利品”。
“他们是第一次到中国。电子产品在巴基斯坦很稀缺,这些东西在他们眼中都很新奇、很好玩。”陪同前来采购的钱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名外商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最近来中国与钱先生所在的公司洽谈合作,计划采购一条电动车电池设备生产线。“我最近几乎天天都跟外商打交道,每天至少得接待四五个外国人。”钱先生说。
同样在华强北“扫货”的,还有来自匈牙利的拉斯洛(Lasslo)和布伦塔(Brenta)。在一家经营智能耳机的店铺前,拉斯洛和布伦塔试戴着不同的产品,认真比较,仔细询价。“耳机的价格很实惠,功能也很先进。”拉斯洛告诉记者,华强北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有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你至少得挑一两个带回家。”拉斯洛说。
记者发现,“外国面孔”在华强北已十分常见,时常走几步便能遇到正在采购的外国人,有的是游客,有的是来中国投资做生意的外商。据统计,华强北日均接待外国游客超过7000名,已成为外国人“淘宝”电子产品的热土。
中国市场拥有多方面磁吸力
华强北人流畅旺反映的是外商来华投资经商的高涨热情。而这背后,则是中国市场对外商一如既往的磁吸力。
吴加里是一个长期跟踪外商动态的个体经营户,常年游走在华强北“寻找商机”。很多年前,吴加里在华强北上班,后来去工厂做外贸。凭借着此前的行业积累和一口流利的外语,他如今主要给外国商人当中介,提供翻译、参展、验货等各类服务。“现在还不是华强北最热闹的时候,广交会期间这里外国人更多。”吴加里说。
欧洲、中东、南美……吴加里曾经服务的外商遍布全球各地。“他们最看重的还是产品的价格与品质。”吴加里说,中国产品质量不仅可以媲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而且在价格方面有巨大的优势,极具性价比。尤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智能化的科技产品日渐成为外商采购的新宠,“创新红利”正让中国市场成为越来越受外商青睐的投资地。
此外,吸引外商来华做生意的还有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吴加里说,外商除了购买现成产品,还会基于华强北的供应链上下游拓展,根据自身需要找周边工厂做定制化的产品。
外籍人士来华经商便利度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1.63亿人次,同比上升15.3%。其中外国人1743.7万人次,同比上升达33.4%。商旅方面,记者从携程获取的数据显示,2024年跨境商旅人次和入境商旅订单量较2019年分别增长60%和97%;外企来华商务活动范围扩大,2024年新增外企来华目的地数量达170个,展现了中国市场的纵深活力。
外商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除了受中国市场吸引外,还得益于签证便利政策的实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17日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657万人次,占71.3%。
此外,今年以来,各地也纷纷出台针对外籍商务人士的签证便利政策,并围绕通关、出行、支付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例如,北京为符合条件的外籍商务人士签发5年多次、停留期为180日的专项邀请函;在上海,符合条件的外籍商务人士可凭市政府外办签发的《专项签证邀请函》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5年多次、停留期为180日的M字或相应类别签证。加之离境退税、跨境支付等方面的利好政策持续推出,外籍人士来华经商的便利度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外资加速流入香港市场 从财务投资转向深度合作型投资
作为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香港是不少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也是外资观察中国市场机遇的“超级窗口”。近半年来,尽管中美角力持续,但香港却凭借独特的“中国特质”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为全球资本竞相涌入的热土。
广州某VC机构负责人王凯(化名)对此有深刻感受:“如今香港中环核心地段的高端酒店与餐厅预订紧俏,尤其在国际峰会、行业盛事期间更是一席难求。”近半年来,王凯频繁往返香港和内地,参与国际投资论坛并寻觅优质标的。他发现,今年以来参与的多场行业活动中,外资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显著增多——这些来自全球的资本猎手与他一样,正在香港市场上捕捉投资机会。
中国资产价值大爆发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今年3月中旬,摩根大通曾发表报告称:与国际投资者接触后,大部分人士认同中国互联网及资讯科技股具备投资价值。DeepSeek的推出,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更具信心,进一步支持互联网、IT及新能源汽车等板块。
全球资金看向中国,港股市场已有所体现。今年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在港股挂牌,除了上市首日股价暴涨之外,其背后的“基石投资阵容”同样引人注目,其中不乏科威特投资局、瑞银、橡树资本、加拿大皇家银行等全球顶级的机构投资者。
“我们观察到,如今不少外资对配置中国资产的信心很强劲,这使得港股的估值和流动性都有很大的改善,香港市场整体资金面表现都不错。”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分会理事叶耘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5年以来,港股恒生指数累升超20%,领先全球主要市场。而近期,港股消费板块表现亮眼,也吸引了不少外资的关注。有分析指出,当前部分龙头消费股的股息率较高,消费板块又同时具备估值洼地和高股息的优势,符合外资对稳定收益的需求。
随着市场回暖,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和安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近日也预计香港新股市场将继续向好,全年可冲入全球前三,预测今年香港新股集资额在1000亿港元至1600亿港元之间。
从进入香港的外资流向来看,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稍早前披露了相关机构的其他统计数据,即海外投资者除直接购入香港证券资产,亦在通过香港的金融服务进入内地资本市场。其中,4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额为10089亿元人民币,创下今年新高;今年前4个月,外资经香港购入内地债券资产规模达到37399亿元人民币。
从进入香港市场的海外投资者结构来看,陈茂波表示:“自2024年9月开始,较多欧美资金尤其长期资金流入香港,部分原因是香港股票市场的估值吸引,以及资金停泊在港以寻求避险。”
除了部分欧美资金,中东资本也在加速市场布局。二级市场方面,过去两年间,港交所已先后将沙特交易所、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和迪拜金融市场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相关产品和资金往来也在不断增加。一级市场方面,据易达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国民介绍,流入香港市场的中东资金多为长期战略资本,他们希望的不仅是财务回报,而是通过与中国企业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数字与物流基础设施,来实现本国经济多元化。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转型将源源不断地创造大量新的发展机遇,这是未来持续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的重要驱动力。
以中东资本为例,周国民表示,比起过去“买ETF、投A股”这样表层的财务配置,中东资金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在制造、供应链、科技和消费方面的全球地位,现在更倾向于参与结构性合作、项目型投资。
我要配资网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